最近我看了2個關於死亡的作品,一個是「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
一個是日本TBS的紀錄片「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已經出版文字和改拍電影):
最後的演講作者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Randy Pausch教授;他在2006年、45歲的壯年發現自己罹患了胰臟癌。雖然他很幸運的屬於可以動手術切除的類型,而且也立刻切除了4.5公分的腫瘤,整個膽囊,三分之一的胰臟、三分之一的胃和部分的小腸並接受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癌細胞依然在2007年被發現移轉到脾臟和肝臟。
2007年9月18號,他應母校卡內基美隆的人生的最後一堂課系列講座之邀回校發表了演講,他把講題改成「如何實現兒童夢想」。如果你還沒聽過這場演講,你可以看由朱學恒寫的這2篇文章,裡面也有這場演講的影片檔可以下載:
說好了這一刻不掉眼淚……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堂課Randy Pausch教授,再見!
最後的演講這本書內容就是根據這場演講再修飾擴充而成的;Randy Pausch教授則在今年的7月25號結束了47年的人生。
再來是「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這是TBS電台對一位因為罹患乳癌的23歲女孩長島千惠,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個月所做的影像紀錄,千惠面對癌症卻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改變自己樂觀活潑的個性;她的好友們為了她和心愛的男友太郎,在人生的最後籌劃了一場婚禮,完成了她的心願;並在她去世之後把對她的思念化為行動,積極的推動乳癌防治檢查。
長島千惠在今年5月初於24歲的年紀去世。
底下是這部紀錄片的簡短介紹
我在這2年對親人的死亡也有非常貼近的感受。
2005年,因為肝癌已經持續栓塞治療了6、7年的外婆,在進去醫院例行檢查後突然頭暈住院,檢查的結果是大量內出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經移轉到胃部了;雖然緊急動手術切除了全胃,肝癌仍然奪走了她的生命。
過2年,戒菸10年的舅舅因為咳嗽不止,到醫院竟然檢查出接近末期的肺癌,而且已經無法動手術,雖然接受了化療,依然在短短的半年因為癌細胞移轉到腎臟去世,只有59歲。
這2個親人去世時我都在他們的身邊。我從台北擠在又小又吵的救護車後面,握著奶奶的手陪她回到鄉下,感覺奶奶的手慢慢放鬆,奶奶有很多話想講的樣子,但是因為插管沒辦法說出來,她只是看著我不斷點頭;我在當時不知道為何完全懂了奶奶的意思,也知道她擔心的事情,就一直跟她說:妳擔心的事我都知道,沒問題的;妳只要跟著念佛,好嗎;到家把奶奶放在佈置好的靈堂床板上,看著舅舅拔插管時,奶奶還用力的咬住,不肯放棄最後的努力,然後在管子拔出來之後,還是無法敵過沒有了機器輔助的身體一路的衰竭,在幾分鐘後停止了呼吸,是我負責看奶奶過世的時間。
短短2年後,舅舅過世的那個晚上,病房就只有我一個親人,我看著他從清醒進入急躁不安,嚷著要回家,護士在深夜交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臨終前的徵兆,他就真的依著上面的步驟,整晚準確無誤的一步一步執行;最後我看著他的呼吸停止。再一次的,由我告訴衝進來病房的醫生斷氣的時間,告訴他們舅舅簽過放棄急救同意書,因為他看過奶奶插管的樣子,太痛苦了;再幫護士換衣服,擦拭他的身體,一個人在日出剛照進來病房的陽光中,跟舅舅的遺體等著和醫院配合的禮儀公司員工進來。
這無疑是一種宗教式的經驗。從此以後,我常常會想,他們在步向死亡的過程中,心理在想些什麼?在看過這2個作品之後,我好像有些了解了。害怕還是會控制一切,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害怕之餘,你打算讓剩下的時間怎麼度過?
Randy教授積極的接受治療、和妻子為以後自己不在的時間盡量做好準備,包括搬回離娘家比較近的地方、請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後幫忙照顧自己的小孩、陪孩子快樂的玩了許多地方,發表了最後一場演講並以這場演講為骨幹出版一本書,讓所有看到這場演講和看到這本書的人知道要如何實現兒時的夢想,進而有方法的去實現他們,感受到自己對生命的熱情,然後有些遺憾但毫不後悔的去世。
千惠的男友太郎是個忙碌的系統工程師,每天卻還是在下班後到醫院陪她過夜,千惠有個慈祥又疼愛她的爸爸和一大票真心希望她快樂的好朋友,也許她的疾病是最難治療的,但她的病房反而是最充滿訪客和笑聲的;製作單位給了太郎一台DV記錄他們每天晚上的對話,有一晚太郎問千惠:妳每天在病房做些什麼呢?千惠張著大大的眼睛,很認真的對著鏡頭回答:「活下去」。雖然最後只能完成婚禮這個心願,但在紀錄片中,她的言談一直充滿幸福、抱著希望,她說能夠有明天就是一個奇蹟,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她每天都盡全力的活著;所以最後千惠有些遺憾但也沒有後悔的去世。
Randy教授和千惠的故事可以看出兩種面對死亡的方法:Randy在確認癌細胞已經移轉一開始就想知道自己可能剩下多少的生命,而千惠因為爸爸決定瞞著她,直到最後都還是不知道一開始醫生在癌細胞復發的預後就是大約一個月的生命。
我的奶奶就像他們兩位,她從不去說自己剩下多少時間,也不否認自己對死亡的憂慮和害怕,但是當她去世之後,我很驚訝於她把一切都已經安排的如此有序:錢財的安排早已妥當、朋友的通訊錄都放好在桌上,連遺照都已經挑好,就放在抽屜一打開最顯眼的地方,彷彿她在那次上台北例行檢查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但其實不是;我在奶奶身上看到的是一個人對死亡的豁達:有不捨,但沒有不甘、沒有後悔。
而我的舅舅是另一個面向:驚訝,不甘,表面上說自己很堅強,其實非常害怕,可惜的是,在那半年裏,他就一直這樣淪陷於害怕的情緒;他去世之後,因為最後的日子情緒非常不穩,沒有人敢問他一些事情要怎麼預先處理,他也不想安排,所以現在有很多事務性的問題我都還在解決;一生沒有宗教信仰的他,最後整天拿著佛珠,看西藏生死書,但也沒有減少他對死亡的恐懼;奶奶的死亡在身體上毋寧是比舅舅更為痛苦的,但她的臉上是安詳,舅舅採取了一切的措施去避免再體會奶奶的痛苦,但他嚥下最後一口氣後臉上的表情卻是驚慌和不安,這讓我的印象深刻不已,也唏噓不已。
最後我要講到一部電影。
前陣子有一部金城武演的日本電影叫「死神的精準度」,裡面的人到最後好像都在有意無意的安排下有一些相互的糾葛和牽連,也對最後的死去造成一些影響,對我經歷的人生來說,這樣的死神未免太膚淺了,如果真的有死神,長得帥不帥美不美我是不知道,但是我覺得祂不會對你在活著時所做的事有任何評價,祂只管帶走你,你要怎麼走,請你自己決定。
5 則留言:
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時間沒有你想像的多...所以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阿.
good!
對我來說
爺爺去世的很突然
因久病而有老年痴呆症的爺爺是突然再度中風而過世
在他過世前, 我偶爾會回鄉下看他
他已經不認得我
還以為我是他的老朋友
招待我喝茶吃零食
他遺忘了他70多歲的時候還要賣田幫不孝子還債
也遺忘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道理
這次的中風沒有讓他痛苦太久
讓他老人家無牽無掛地走了
我一直認為這對爺爺來說
不算最好, 但是好的最後一段人生路
這就是像我說的,死沒有什麼公不公平的,一切端賴你如何活著啊
最後一段路,有人很痛苦,也有的像拎老師的阿公這樣突然而讓人想念,但是死亡就是死亡,沒有特別的意義,賦予死亡意義的是死亡帶走的這個人留在其他人心中的東西
That's the only thing matters.
.
我想要護士給你的那張小紙條
對於紙袋人提到的3部偶看了2部-- 花嫁和死神
偶是駝鳥.在開始讓倫哭的西哩花拉的時候.就退片了..
對於上面您對親人的陪伴.讓我覺ㄉ你真是個好孩子ㄚ~~
看完您的分享讓我想到還有一部片.. P.S. I LOVE 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