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10

《破報》面對青年貧窮化:跨國學生運動的可能

圖片來源
本文轉載自破報

文/林柏儀
還記得,之前幾次有幸和不同亞洲國家的學運、社運朋友聊天,經常聽到各國政府「簡直就像是在背後有開過會一樣」,用很類似的舉動或藉口來打壓人民,或是搞出一樣荒唐的政策。
台大校長「不漲學費,不公不義」的論調,這幾年在歐洲各國政府口中也越來越常聽得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台灣推行的「大專企業實習計畫」(俗稱22K計畫),當年在香港也是有類似的「實習津貼」翻版,同樣讓青年起薪崩盤;泰國政府支持中等學校推行嚴格服裝儀容規範,也和台灣政府一樣是以「尊重各校自訂」為由、而不予介入。我想很多社運朋友都有著類似的觀察和經驗。
他們究竟有沒有開過會交流、一起研發「統治技巧」,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跨國訊息流通日益方便的今日,各國政府間統治上的相互學習,已是理所當然的活動,更別提各種國際組織正提供著他們現成的平台。一個問題是:如果「敵人們」都正在直接或間接地交流合作著,「我們」是不是也必須跟上腳步呢?跨國的學生運動合作有必要嗎?又有什麼樣的可能?
找尋他山之石
跨國的學生運動串連在地理空間較緊密的歐洲,已經是日益頻繁的舉動。不論是實體層次的會議,可能會有些許異國份子參與;虛擬的網路協作上,跨國分享訊息更是即時且普遍。日益增加的「國際留學生」們在這之中往往扮演著流通訊息、穿針引線的關鍵角色。一個以義大利行動者為骨幹的運動團體Uniriot,正是主要由到其他歐洲國家留學的義大利青年們,報導著各個歐洲國家的第一手抗爭消息,甚或嘗試讓義大利在同一天採取抗議行動,營造某種「國際主義」的視野,給義大利、也給全歐洲。
一個常見的發展,是跨國間的抗爭劇碼相互分享。例如,在這個月英國反對調高學費的抗爭中,就援引了義大利前一個星期採用的創意「書陣」(Book Bloc)抗議:一群學生各自在胸前掛上紙箱做成的巨大書本,上頭寫著知名批判哲學家的著作(如批判理論哲學家Marcuse的〈One- Dimensional Man〉),象徵著經典也站出來抵抗高教私有化、不願遭其摧毀。他們的口號是:「書本是我們的工具──我們用它來教學、我們用它來學習、我們用它來玩樂、我們用它來創作、我們用它來做愛,以及有時候,我們必須和它一起戰鬥!」書陣抗議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也召喚出了不少不分國籍的人文青年,對要採取行動反對教育私有化的認同。
拉回台灣視角,近幾年來的樂生保存運動中,樂生青年們也有學習過韓國農民在香港世貿會議抗議時採用的「三步一跪」策略,成功地在捍衛樂生院遊行中應用。或者說,在過去各大工會的抗爭中,經常可見「國際友會」的聲援信被宣讀著,也是我們本土社運常見的「國際串連」功能。
面對國際共通敵人
然而,除了在上述的「象徵」相挺或交流外,跨國學運、社運的交流與合作,能否有什麼更具體的效用與目標?來自德國、長期持續推動「國際學生運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平台的Mo,也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各國的運動者,似乎還是較關心「自己國家的問題」,跨國分享的訊息往往還是不受重視。的確,在「抵抗政府不當政策」的框架下,各國學生運動主要力氣將還是放在自己政府身上,其實是理所當然。然而,他說:「很明顯,各國大學學費高漲的問題不會是個別政府的問題而已。如果我們只抗議政府,那就會強化這種錯誤的分析,以為這是個別國家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個資本主義的問題,不然不會每個國家都有著類似的趨勢……。」
我同意Mo的分析,單單「指向政府」的抗議如果沒有在意識上被提升,有著「掩蓋根本問題」的可能。於是,以反對教育私有化運動為例,關鍵的突破點可能在於:我們怎麼把這個「共通的根本敵人」──資本主義及其對教育的惡質影響──給「具像化」?而這個被具像化的角色,不只是個別的「各國政府」,而更是在這之上:那些個別政府背後的國際組織與國際政策趨勢。我們看到,每年召開的WTO會議已成為凝聚反對經濟全球化運動的重要基點,進一步開展「另類全球化」的國際串連。對於反對教育私有化的跨國學生運動,或許也需要類似的「國際共通敵人」,才能跳脫針對單一政府的困境。
舉例來說,這幾年來隨著高教國際化,各種「世界大學校長會議」越來越頻繁,甚至也經常在這類活動中簽署各種備忘錄。台灣也經常參與、甚或主辦(例如:今年9 月交大舉辦了「世界大學校長論壇」http://www.cn.nctu.edu.tw/main/node/826)。這類活動或許值得是各國反對教育私有化定期的抗議對象。如果有可能,模仿環保運動的「黑星球獎」,每年在那時來頒發個「黑大學獎」給當年教育私有化「頗有建樹」的校長們,應該也是很有意思。
簡言之,當前教育私有化的壓迫是普遍的,問題是跨國學運交流如何超越象徵層次,而進一步有助於看到這個共同趨勢、甚至能找到共同要對抗的著力點?不論是關稅貿易總協(GATs)、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教育私有化政策,或是歐美優勢國家透過教育產業剝削後進國家學生的歧視性學費規範等,來超越只針對「單一國家的學費調漲」。
亞洲跨國學生運動的邀約
來自印尼、代表左翼政黨Pem的青年Ika,日前在「國際學生運動」的亞洲平台上說著:「各國政府在推展教育私有化政策時,他們也經常透過國際層次的集體協議來推動私有化。許多亞洲國家即採用了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的教育私有化政策。因此,我們各個國家的學生運動也許需要在亞洲、甚或全世界有一個國際層次的共同抗爭。而為了要實現這個共同抗爭,我們需要合作、交換對於亞洲各國教育狀況的意見。我建議大家一同加入集體討論……」
怎麼加入討論?很簡單,只要到facebook搜尋「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Asia)」加入,他們正定期在這平台上以線上會議的方式,推展著這跨國交流與合作的可能。全球性資本主義的發展,正日益將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未來,共同地綁在一起。金融危機後的跨越國界的失業潮、教育預算刪減、高學費浪潮正說明了這樣的事實。而我們能如何超越國界地一齊抵抗這根本邏輯呢?這有賴能開創國際主義視野的跨國學生運動發展。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