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011

鑫華茶餐廳



茶餐廳在台北似乎是一種時尚的去處,尤其電視上介紹的東區茶餐廳裡,從服務生到客人總是光鮮亮麗,給人一種身在某種派對的感覺,這或許是食文化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演進的好例子之一,但你知道嗎?茶餐廳在香港原來也有她有趣的飲食文化演進史呢~~~

香港的茶餐廳前身叫『冰室』,興起於二戰結束後。在戰前的香港只有高級餐廳可以吃到西餐,戰後西方的飲食文化逐漸傳入,於是有所謂冰室這種食舖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餐點;當時的主要餐點便是三文治(就是三明治)、多士(就是Toast,土司啦)這類點心(香港人叫小食)搭配咖啡、奶茶這些飲品,之後又日漸演變,融合了中式熱炒、各種餐廳自己研發甚至食客亂點組合而出現的獨特餐點,於是變成今日我們熟悉的茶餐廳;從1946年第一家以『茶餐廳』名義經營的中環蘭香閣到1952年開業至今的蘭芳園,茶餐廳在香港已是構成庶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一環。

這次去的鑫華,傳承了大部分的香港茶餐廳特色:超多品項的菜單、每日特價的ABC套餐、各式三文治和多士、茶餐廳特有的鴛鴦奶茶、檸檬利賓納等飲料,而為了融入台灣喜歡家族聚餐的特性,他們又加上不少中粵式熱炒,連麻婆豆腐飯都赫然出現在菜單上,口味當然也已經不是道地的港式(我在澳門茶餐廳吃到的口味可是鹹的驚人XD)而是針對台灣人做過調整,食的文化和趣味就在這樣的品嚐比較中產生了。




這是我點的店家推薦『餐肉蛋豬扒飯』,餐肉就是米國人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發明的調味火腿肉罐頭spam,二戰時隨著美軍傳播到他們足跡所到的國家,像沖繩至今便還很習慣地用spam來炒苦瓜;一片鹹香的午餐肉搭配淋上蠔油的糖心荷包蛋和咖哩口味的Q彈豬扒還有一樣簡單的配菜,吃的時候把未熟的蛋黃小心的移到白飯上戳破再伴著一起吃,頓時湧起一股像看卡通裡的麥兜那樣簡單快樂的幸福感。



紙袋太太點的是『沙茶牛肉炆米粉』,表情嚴肅的老闆娘說用的是台灣米粉,吃來口感感覺像是容易吸湯汁的新竹米粉;炆米粉中除了沙茶同樣加入了些許咖哩,大火炒出來的米粉吸滿高湯、牛肉軟嫩,配菜則是台式米粉少見的洋蔥和青椒,很好玩也很美味的一道菜。



靠廚房的位置有個小缺點就是廚房傳來的大火聲音轟轟作響,一停下來頓時感覺耳朵都耳鳴了;我們點的飲料是幾乎每家茶餐廳都有的招牌飲料:咖啡對上奶茶的『鴛鴦奶茶』,這個味道就很道地了,跟我在澳門茶餐廳喝到的一模一樣。




本來已經點好打算當紙袋太太明天中餐的外帶餐肉蛋豬扒飯,突然發現放餐具的地方夾著張小小的『假日供應』餐點,我當場又忍不住加點了『沙爹牛肉豬仔包』。

豬仔包也是很港式的食物;名字雖叫豬仔,其實跟豬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法式麵包的一種;鑫華的是偏軟的短豬仔包,乍看之下就像比較白的漢堡但一咬就會發現原來是外脆內軟的法國麵包,法國麵包空隙多因此可以吸附許多的沙爹醬汁,能夠想到把法國麵包做成漢堡的形狀再夾上沙爹炒牛肉,除了佩服這些茶餐廳廚師真是天才,也能在法國麵包搭配馬來沙爹中感受到香港多元種族融合出的獨特飲食魅力。

茶餐廳的菜單通常都是滿滿的一張,要吃遍可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想去嚐鮮建議就別點一般常見的港式炒飯炒河,來份鹹牛肉多士配上一杯鴛鴦奶茶或是豬仔包配個每天限量三十盅的老火湯,感受一下數十年的香港庶民飲食文化吧。

最後無理插上阿布新的龐克項圈照,戴這麼有殺氣的項圈你給我睡成這樣啊........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的茶餐廳條目


鑫華茶餐廳的地址:台北市金華街123-1號1樓


檢視較大的地圖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