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11

蘇珊.桑塔格《旁觀他人之痛苦》

旁觀他人之痛苦
圖片來源:博客來書店
在日常的生活中閱讀這樣有力的文字著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在上下班的搖晃車廂中,我跟隨著蘇珊.桑塔格從1854年首次有戰地攝影記者的克里米亞戰爭、西班牙的殘酷內戰、二次大戰的集中營和原子彈乃至於911事件到所謂的反恐戰爭,在鋒銳的文字之間(與此相對的,這本論述攝影倫理的書內沒有放進任何一張桑塔格提到的照片),我驚愕而難堪的發現越是近代的戰爭攝影,其目的越是超越單純的控訴人類彼此殺戮的不智與荒謬;從黑白到彩色、從因為器材的笨重而只能單純的拍攝戰場全景到攝影記者以本身的觀點介入影像,甚至人為地佈置場景或重現某個戰場上的時刻,雖然攝影本身就是排除觀景窗之外的事物同時也注定帶有拍攝者的觀點,但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攝影在一切暴力、鮮血的主題都已經在媒體無止盡的操弄下成為日常生活的時代,這些影像控訴的意義如何彰顯?我們看著波士尼亞的種族屠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的街頭爆炸,我們嘆息,然後轉換頻道輕易地跳離那些場景;對我們而言,那些殘破扭曲的肢骸除了帶來感官上的震撼別無其他,而感官上的刺激在這個時代恰是最廉價也最易逝的。

在《旁觀他人之痛苦》中,桑塔格直指人一旦身處安逸,便會變得冷感,這是不在戰場的世人面對戰爭攝影和戰爭本身最大的問題:『...這些影像最多只是一項邀請:去注意、反省、學習和檢查建制當局如何自圓其說地解釋災難源由的文飾辭令。誰導致照片中的災難?誰要負責任?這可以原宥嗎?這是無可避免的嗎?』我們必須直視這些影像背後的原因、省思人類自身的懦弱並盡一切的努力阻止偏見的擴大,偏見的擴大是許多政府和戰爭的雙方有意操弄而樂於見到的;在電影或文學中的高潮時刻,決策者會良心發現自己要啟動的行為將會屠戮多少無辜的生命而及時停止,而在現實中,一再重複的歷史則告訴我們政治人物思考的從來不是政治,但如果旁觀的我們正面去觀看、去思考同時將同情轉為實際的行動,這些照片裏的"他們"就能擺脫無名的集體,成為不安而有重量的存在,這也是戰爭攝影仍應該存在的原因之一。

桑塔格總是毫不畏懼的直指事物的核心,這個核心與基本的倫理道德及人道有關因此放諸四海皆準、她所有的評論及省思都以此為標準且未曾絲毫鬆動,也因此其深刻而有力的文字在她逝世之後仍然是公共知識份子的典範,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桑塔格作品,也是我閱讀桑塔格作品的開始,她對世界熱誠的探索同時也保持距離的冷眼觀察及批判是身處在全球化浪潮的現代公民都應該要努力期許自己養成的態度。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