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11

「試讀」凱倫‧李布萊希《來自遠方的瓶中信》:海潮與因緣


一位法國的母親在意外中失去了摯愛的稚子,在歷經痛苦的調適和心痛之後,受到一部電影的啟發,母親希望以一個儀式來作為跨出傷痛的象徵:她以優美的法文寫就一封如詩一般充滿個人化的意象但極少關於死亡的事實的書信給已逝的兒子,然後將書信封在一個美麗的愛維養千禧紀念瓶中。儀式的終點,那位法國的母親從英吉利海峽的一班渡輪中將瓶中信投入冰冷、灰暗、連接到更大的海洋的海水中。

一位英國的母親由友人那邊得到一個她在海邊散步時撿到的美麗瓶子,裡面是一封法文書信,她的友人請她代為翻譯。

她讀了信件的內容後如同所有讀過那封信的人一樣感動地不能自己,但接下來她做了一個令旁人覺得浪漫(或是愚蠢)至極而且無法理解的決定:她要找到瓶中信的主人,那位喪子的母親。

《來自遠方的瓶中信》是一本內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書,我本來以為這會是充滿浪漫和優美文字的文學作品,結果竟是我的最愛:如同偵探小說般的追查紀實,而且主角,竟然是一個英國的家庭主婦!李布萊希的瓶中信追尋之旅挑戰了許多事情,首先,她挑戰了自己。我們不得不相信命運,她恰巧是一位能說讀寫法文,甚至還是有相當程度的人,而且她還是一位劍橋大學的畢業生,熱情驅使她前進,但學院的訓練給了她從有限的資料中尋找線索的能力、她豐富的朋友圈子則給了她的追尋不斷前進的資源和力量,為了追查這封瓶中信,李布萊希學到了許多關於瓶中信的有趣歷史和數據、搞懂了法國的人口系統、請教了劍橋的法國文學教授、知道了世界上有許多專門研究瓶中信的網站和專家、找了消防隊隊長協助判讀洋流,私家偵探甚至靈媒、筆跡學家、塔羅牌專家,她曾經在法國的國家圖書館坐了一天又一天,每天從早到晚翻遍她推測出信件可能來源的地區小報還透過朋友見到特殊情報部門的主管,這封信帶給她的,根本已是一趟冒險,而我們捫心自問,只是單純的為了好奇與感動,我們能走到這麼遠嗎?

西方人的浪漫有時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但隨著作者充滿幽默(有時帶了些英國人獨特的捉挾)的文字,我們在單純的「找一樣東西」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更多弦外之音,她接觸的人們或是公共部門提出的幫助或是嘲笑、對她的鼓勵和提出的見解好像讓她在離信件的主人始終若遠似近的距離中學到了更多關於人心、文學、各種領域的知識和個人的省思,這些過程和省思無疑是我們這些沒有這樣的浪漫情懷(和時間)的人可以一同學習到的難得課程;這也是這本書在2006年在英國推出後受到歡迎、又能在2009年推出法文版和今年的中文版的原因吧,對了,這本書最後的結局也很讓人意外,和我提到的2009年法文版有關喔,也許東方佛家的「因緣」這種說法竟是最符合這本書的結局的:人和人之間的因緣千絲萬縷而且會以難以想像的方式連結呢。

最後,我覺得書中一項關於瓶中信的統計數據非常有趣,更證明了這本書的難得,分享給大家:
荷蘭的海灘尋寶人克魯伊斯維克花了近二十年分析435個荷蘭海岸的瓶中信,超過75%是交筆友的要求或僅是附上回信地址,其餘的比例如下:
36則笑話
27則宗教小冊
12則情書
10則「與社會研究相關的訊息」
9則圖畫
4則色情信
3則求助信
2則宣傳廣告
1則有關污染的抗議信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