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2012

傑克‧凱堔《孽種》:心靈的大體解剖


先說結論好了:傑克‧凱堔可以說是不世出的恐怖小說天才,孽種整個故事完全戳中我最喜歡的點:不會拖得落落長的篇幅、詭異無比的角色和器官與血肉橫飛的場面(他本人稱為「食譜」)、狠狠地把人類黑暗的一面拖出來鞭笞一番,讓讀者在最後都搞不清楚自己應該要同情那一邊。

劇情簡單也容易讓人進入狀況:在緬因州的海岸有一個奇異的家族,不知從多久之前開始以原始的生活方式存續至今:擄走小孩、一到生育的年齡便交配繁衍出下一代,他們用各種撿拾加工或自製的工具武器獵食,對緬因州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很不幸的是他們一直停留在狩獵的生活模式,而對這個家族來說,最好的大餐莫過於這些軟弱而美味的同類;在《淡季》中這個肆虐了死河鎮的家族被殲滅了,應該說是差一點被殲滅,因為有個女孩逃過了人類的獵殺存活了下來,並照著崁在身體之中的本能建造了屬於她的家族,當然,人肉的美味也深深的刻印在他們腦海之中,11年後,死河鎮又即將迎接這批「老饕」的回歸.......

以1991的標準來說,《孽種》就和《淡季》一樣對於那個時代口味實在是過於血腥而暴力;但在20年後的現在,當我已經讀過克里夫.巴克《午夜人肉列車》那樣如今看來簡直是向 凱堔致敬的短篇、看過彼得‧傑克森血漿和器官大放送的電影「Bad Taste」、「Brain dead」(你沒看錯,就是魔戒三部曲那個導演),現在無疑是重新向這位大師致敬的時刻到來了,在凱堔以精鍊的文字構築的煉獄中,我們在故事裡精準計時的24小時間爽快的被推向再高度的文明和科學也無法照亮的黑暗角落,面對一項被我們摧殘的自然環境回敬給我們的、演化的意外驚喜,讓我們重新回到赤裸裸的狩獵時代,只不過,被狩獵的對象換成我們自己;其實就像目前大行其道的僵屍作品一樣,與其說是當處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之中,各個角色被激發的求生意志和互相幫助的高貴情操,作者更有興趣的試驗和觀察或許是高度自利化的社會能讓人性扭曲到什麼地步?總是有些角色除了脫出困境更在意如何自相殘殺,這種角色營造了緊張感和衝突,也讓我們在緊湊的故事之後彷彿上了一堂心靈與人性的大體解剖課。

2011年,傑克‧凱堔獲得了世界恐怖小說協會的大師獎,這是由同業和書迷票選出來的,證明了他的作品不但兼具市場價值,也在恐怖小說這個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有幸試讀這位恐怖大師的作品是我的榮幸,也希望之後能有更多他的作品被翻譯上市,這樣,或許那天當我們在深山或海角發現自己成為被狩獵的食物時,會對自己將面臨的遭遇有些心理準備。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