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2010

Into the wild-荒野之中的生命追尋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When you want more than you have, you think you need...
and when you think more then you want,
your thoughts begin to bleed.

在我們被社會吞噬之前,我們也許都曾想過要拋開一切,旅行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從旅行的過程中重新發現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之後,有些人把這個念頭深深的埋在心底,直到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年紀,這個念頭會在某天重新浮出,他們也許會再把這個念頭深深埋起,也許會開始旅行並且感嘆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丟失了多少珍貴的事物。

另外有些人在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立即付出行動,拋下身邊所有的一切,只背著一個大背包,就這樣四處為家。後來有人為這種行為發行一個名詞叫壯遊,因為在這種旅遊之中,你不斷在得到和失去:得到新的同伴、從他們身上學到經驗和智慧、得到下一個目標、失去現在的同伴、在新的目的地重新認識人事物。從而在這個過程讓身體和心智強壯;有人在歷經壯遊後變得堅強開朗,對人生得到截然不同的看法從而獲得成功,有人就此習慣了這種漂泊,旅行不再是過程而變成目的,於是終生這樣流浪。

如果是你,你願意為了探索人生的意義付出怎樣的代價?

星期天在MAX電影台看到阿拉斯加之死這部電影,奇妙的是,我才剛在紙袋太太介紹的Michelle教授的部落格看到這部電影的介紹,正想找看看有沒有DVD,結果禮拜天下午不知怎麼突然想轉到電影台,MAX竟然就正在播這部電影;這件事也正好跟我最近看完的一本書"狗狗知道你要回家"理的理論不謀而合,人之間確實存在一種奇妙的聯繫。

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美國年輕人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真實故事,他在大學畢業之後放棄了獎學金、隔絕了和家庭的聯繫,獨自四處旅行,試圖在一個又一個目的地之間尋找生活的意義;在和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生接觸又離開之間,他漸漸知道自己要尋找的是什麼,於是他知道自己必須到阿拉斯加,電影的最後他終於在阿拉斯加的一輛廢棄巴士裡找到幸福的真諦,但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

Christopher的故事在電影之前就有Jon Krakauer寫的同名小說,Sean Penn根據小說改編的影像和Pearl Jam的Eddie Vedder主理的音樂結合則讓我得到很大的衝擊,Sean和Eddie的人生其實就跟Christopher一樣,是不停的在靠自己的勇氣追尋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事物,如今Sean有了奧斯卡影帝的頭銜、Eddie從一個加油站員工變成全球銷量超過6千萬張的搖滾樂團主唱,想必 Christopher的故事一定給了他們很大的感動和共鳴。

看著這部電影的過程除了影像和故事的衝擊,我的心裡不斷冒出許多想法,直到電影結束。結局並不讓我難過,而是直覺的感覺自己必須寫下些什麼,就像Christopher也只是不斷的把自己碰到的人和心裡的想法跟生活記錄下來,這些記錄也許自己當下並沒有機會檢視,但總有一天,也許看到這些記錄的人甚至不會是你,這些東西就能改變些什麼。

In Memory of Christopher McCandless(February 12, 1968 – mid-August, 1992), Real happiness is when you shared.

圖片來源
(上面的照片是從他的遺物相機沖洗出來的)

最後附上由Eddie Vedder主理的原聲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由他翻唱Jerry Hannan的Society,好久沒聽到他充滿力量又滄桑的渾厚嗓子不禁又讓我想起當年聽到Pearl Jam的Daughter那種讓人落淚的震撼:

忍不住再找出這首好懷念的Daughter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