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要向吳祥輝先生道歉,因為我沒有向他本人查證便引用了維基百科的吳祥輝條目,在心得中說拒絕聯考的吳祥輝結果還是把小孩送出國,其實他的小兒子到現在都還沒決定自己要就讀哪種學校,另外大兒子和二兒子雖然是出國唸書,但都是基於自己的決定而且是在爸爸的建議下,在高中畢業後先工作當完兵才出國唸書,很顯然的,台灣的教育體制仍未能讓他認同及放心;但吳先生與孩子們之間基於親情互相的關心,但卻完全互相的尊重彼此的差異,這是我從他的說明中深深認同並且也覺得大家都應該要讓自己培養的基本修養,吳先生給我的回應有一句話很好:「只要家教夠好,16歲就夠大了。」好的家庭,絕對是培養成熟公民最重要的一環。
這真是一次深刻的閱讀經驗。
大字轉貼吳祥輝先生的回應如下:
【我的文章中的文字】
當年拒絕聯考的吳祥輝,如今卻堅持他的三個兒子都要念大學,而且要離開台灣去讀國外的大學。
【吳祥輝的說明】
1 我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出國讀完大學。老三會唸甚麼我至今仍不確信知道。如您所知,他國中畢業後,先一年的Gap year ,第二年去餐廳廚房當幾個月學徒。目前,他想讀高職。這是第一個事實。
2無論是老大老二讀大學,或老三將來是否會讀大學,都不會是因為我的堅持。這是第二個事實。
4 老大和老二都是高中畢業後,在我的建議下,選擇先工作,再當完兵。然後,出國讀大學。請留意這個關鍵性時刻。高中畢業時尚未成年,當兵退伍後已經成年。因此,滿16歲的「提前」放牛吃草,已正式「法治化」。根據台灣法律,滿20歲成年,成年的孩子在我們家是百分之百的獨立自主個體。他們的任何選擇,我們夫婦完全尊重。連主動建議都盡量避免,改成被動的。這是第四個事實。
5 藍字的那句引文,不但是以訛傳訛,可能也反映出,不同價值觀的人的不同基本認知背景。就孩子的人生選擇這個大命題而言,我們家的孩子從小就被充分尊重。在我們家絕不可能出現有誰能夠「堅持」另一個個體的人生大選擇。這是第五個事實。
6 順帶提個基本認知,我們夫妻都認為,只要家教夠好,16歲就夠大了。
7 最後,補充一個自說自話,老大老二出國讀書,真正的意涵是:我們夫妻依然不信任台灣的教育體制和其追求的價值。
【我的文章的文字】
《拒絕聯考的小子》,這本在80年代
【吳祥輝的說明】
無論用西元或中華民國紀元都是錯的,這本書1975年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